先了解一下痛風的症狀和病程吧!

痛風就是尿酸鹽結晶沈積於關節腔內而造成關節發炎引起腫痛。要討論痛風的臨床症狀,我們當然需要了解病程為何。如果說任由痛風發展而不規則治療的話,一般會經過四個階段:

1.   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:

通常是在一般的例行抽血檢驗時,偶然發現尿酸值偏高。根據統計發現,一般人口可能有高達5%的人,可以發現尿酸偏高,但其中僅有10%的人會有痛風發作所以尿酸高並不就等於痛風,而尿酸本身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酸痛也沒有關係

通常在這個階段是不會有任何特殊症狀,一般也不需要治療。但是病人一旦發現自己尿酸偏高的話,應該由風濕科醫師詳細評估檢查,是否有一些造成尿酸偏高的潛在性疾病,或是有服用其他藥物(如利尿劑、阿斯匹靈、抗結核藥……),造成續發性尿酸偏高。同時要注意腎功能狀況,且一併檢查是否有糖尿病、高血壓及高血脂症等等。

2.   急性痛風性關節炎:

尿酸偏高的人,約有10%經過10到20年後進入這個階段。通常是30歲到50歲左右的男性(女性一般在停經後),可能突然下肢的某一關節部位發生急性的紅腫熱痛,甚至痛到無法走路。一般第一次的發作幾乎都在腳的大拇指關節,此外也有可能發作在踝關節或膝關節,但很少發生在手關節。通常第一次的發作,即使不治療,關節的腫痛也多半在一個星期內可以痊癒,但是很少人能忍得下疼痛而不尋求治療的。

3.   痛風間歇期:

痛風急性發作而腫痛慢慢消失後,進入所謂「間歇期」。在這個階段因為症狀已經消失,病人常掉以輕心,以為就此痊癒,實則不然,大部份的病人在1、2年內幾乎都會有第二次的痛風發作。之後如果未接受持續的藥物治療,發作的次數將越來越多,發作的間隔也越來越短,而每次的症狀也越來越厲害,侵犯的關節數目也隨之增加,並由下肢往上肢游走,最後產生痛風石而進入第四階段。

4.   慢性痛風石關節炎:

病人從第一次急性痛風發作後,如果沒有規則的藥物治療,就會慢慢進行到這個階段,時間而言,快則2、3年,慢則7、8年,幾乎少有例外,一旦到這個階段,疾病的併發症就多了。最常看到的,就是乳白色或米黃色的痛風石出現在關節腔或關節周圍,造成關節的破壞變形,甚至需要開刀矯正。而有些痛風石則出現在耳輪或皮下組織,嚴重影響外觀。此外它也可以沈積在神經附近而引起神經壓迫,如腕隧道症候群(引起手麻、無力)。從解剖的研究可以發現除了腦部外,痛風的尿酸鹽結晶可以沈積在身體的各部位,尤其是腎臟,因為是排泄尿酸的器官,過多的尿酸結晶常沈積到腎實質,而造成腎功能損傷或引起腎結石。少數病人甚至腎功能慢慢惡化到需要洗腎的程度而不自知,所以痛風的危害不可謂不大。

那麼怎麼預防發作呢!

除了依照醫生指示服用藥物以外,還要透過飲食及改善生活習慣達成!

1.維持標準的體重及腰圍:

若體重過重應慢慢減重,不宜快速減肥或斷食,以免因細胞大量崩解產生尿酸而導致痛風發作,減重以每月減輕一公斤以內為宜。

此外應定期檢測腰圍, 將腰圍維持在標準範圍內 (國民健康署標準:男性 ≤90 cm,女性 ≤80 cm)。

2. 適量增加身體活動

3. 維持適當水分補充:

水分缺乏不足時可能誘發痛風的發作,且在適當和適量的補充水分後 3-4 天,血尿酸值常可回復到正常值

4. 醣類方面:

所有五穀根莖類皆可食用。

5. 蔬果類方面:

蔬菜類除曬乾香菇和紫菜不宜大量食用外,如豆芽、豆苗皆可食用,水果則 無禁忌。

6. 蛋白質方面:

對含有高嘌呤的食物如內臟,海鮮類 ,宜減少攝取。  

7. 油脂方面:

由於高脂肪食物會抑制尿酸排泄,在急性痛風發作期需避免大量食用。

8. 酒精及含果糖飲料:

酒精及含果糖飲料在體內會代謝為乳酸影響尿酸排泄,並且本身會加速尿酸的形成,所以應避免酒精及含果糖飲料 (碳酸飲料、柳橙汁等),尤其是啤酒最容易導致痛風發作。咖啡及茶則無限制。

image

結論:

建議痛風病人應維持標準的體重且維持每日適當水分的補充,多食用蔬果類、豆製品及 乳製品。應避免飲用酒精及含果糖飲料,以及高嘌呤的食物如內臟,紅肉,魚類及海鮮類

 

參考資料:

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血症2016診治指引

https://www1.cgmh.org.tw/intr/intr4/c8180/item04_content/item04-frame-1-5-content.html

👇更多其他文章

痛風---半夜腳趾突然超痛? 看看你有沒有可能是痛風發作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心藥 的頭像
    心藥

    心藥生活

    心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